
2019年上海工研院与上海大学共建微电子学院,打造中国版“研究机构+大学”模式,与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构建“研发+中试”紧耦合协同体系。上海工研院的协同体系项目列入教育部、上海市“部市共建”重点工作事项;纳入上海科创中心重点建设事项和市教委A类建设项目;纳入嘉定区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。本科生培养上采用“四个一”育人模式:在上海大学进行设计仿真“一次芯片设计”,在上海工研院进行流片验证“一次实践流片”,在上海大学和上海工研院封装测试“一次集成分析”;研究生培养上产业课题全周期工程化“沉浸式实践”,一位上海工研院的导师、理论课程和课题实践两个阶段、教育线、创新线、产业线三线融合和资源互补、人才双聘、协同创新、成果共享四措并举,以此培养了大批上手快的产业人才。
目前,上海工研院与上海大学、上海科技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东南大学、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,联培导师30余名,其中10余名导师拥有国家级人才头衔。在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有温度的管理模式下,上海工研院已培养学生200余人,毕业学生达100余名,4位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,2位学生在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》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。学生毕业后既有继续进入上海科技大学、日本东北大学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,也有选择就业的,就业率近100%,毕业生已逐渐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。
同时,上海工研院也积极助力集成电路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。2024年,与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合作完成上海“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”第二十五期 (上海工研院合作专班)项目。项目面向社会,聚焦集成电路“超越摩尔”领域,课程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综述、集成电路材料、微纳制造装备、超越摩尔制造技术、集成电路设计、超越摩尔器件及应用、实践模块线下课程等,为学员将来进入领域内相关行业,增强认知。